暑假火爆的旅游还能持续多久?主要看三个变量

2023-07-21

今年国内的旅游业呈现出非常魔幻的报复性反弹。五一和端午的出行人次高于2019年,但旅游收入的恢复则不如人次,似乎人们花钱更谨慎了,于是市场开始担心旅游业的复苏难以维持。

然而,担心还没持续多久,今年暑假的旅游的火爆则亮瞎了我们的双眼。


尽管顶着高温酷暑,依然挡不住人们出行的热情。各地景点都挤满了人群,某些景点的门票抢都抢不到!据说北京的导游都不够用了,即便是开到2000元/天的薪水也还是供不应求!


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初步研判,今年暑期旅游,可能实现全年27-30%的市场份额。


媒体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:疫情后首个暑假,孩子们失去了三年的旅游自由,家长们为了弥补这种遗憾,使得今年的需求集中释放!


有些媒体还指出,这种消费是非理性的,恐怕暑假结束后,消费会回归理性,旅游会偃旗息鼓。
接下来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讨论一下旅游的可持续性,分别是:


1.疫情对消费者心理的双重影响;


2.经济持续衰退对消费结构的影响;


3.消费信心回归路径的影响。

1.疫情对消费的影响是双重的

人类普遍是悲观主义者 ,喜欢将事物的悲观影响放大。


就拿疫情来说,大部分人会认为这会让人们的消费意愿降低,毕竟三年疫情让人们明白了生活不是线性的,灾难随时可能发生,所以一定要留有余粮,要多储蓄。


但灾难也会给人们的心理带来另一种冲击,那就是:人这一辈子就这么短,在有生之年,一定要尽快把自己想做的事都做了!


于是人们的消费心理就变化了,弱化了物质,更注重精神的享受,注重亲情和友情。


此外,人们变得不那么爱跟人攀比,悦己比悦人更重要,性价比比面子更重要。


2023年年初,有机构就对消费者的意愿和行为做过调查。大多数家长都更倾向于亲子游。


即便是Z时代的年轻人对亲子游也有很强烈的意愿。今年春节、五一和端午,亲子游的占比就很高。

而且亲子订单的人均花费比非亲子家庭的高近50%。


前两年,国家叫停教培之后,对亲子游的正面刺激应该很大,所以今年暑假亲子游除此火爆也不是没有原因的。毕竟孩子们没地方内卷补课了,是时候放飞天性了。


OTA预订数据显示,今年暑期,国内长线游出游人次占比为61%;亲子游出游人次占比达58%。


此外,年轻人在旅行的方式上,倾向于在酒店躺平的占比更高了,难怪今年中高端酒店的复苏明显好于经济型酒店。

由此可见,消费者并非是传统意义的消费降级,而是消费习惯发生了变化,他们在消费升级和消费降级中寻找平衡点!


总结来说,疫情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有两个方向。


一个是更加注重性价比,另一个是更加注重精神类消费。

2.经济持续衰退对消费结构的影响

要探讨这个问题,最好的案例就是邻居日本。日本从90年代到现在失去了三十年,经济一直停滞不前。


然而,日本经济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日本的私人消费大幅提升,并一直维持在高位。而出口和投资占GDP的比重则降低了。

分行业看,服务活动占GDP的比例从18.9%提升到21%。

参考日本的经验,我们可以认为,如果中国经济也停滞了,结构也会发生类似的变化。


在失去的三十年里,日本发展最迅猛的是那些奶头乐行业,比如:漫画、游戏、甚至是“岛国片”。


而日本的酒店和旅行团费用CPI明显高于总体CPI!这也印证了上文所推导的双重心理影响。

现在中国的消费占GDP比例还不到60%,未来很有可能提升到80%。因此,旅游业整体从长期的视角来看,还有比较大的上升空间。


然而,中国会跟日本一样失去30年吗?至少从现在来看,概率很低!即便是疫情三年期间,咱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不断提升。


而且今年一季度比去年同期还是提高了5.07%。随着经济逐步复苏,收入还会进一步改善!

总之,即便是陷入日本这种停滞的螺旋中,整体的消费占比和旅游占比大概率还是会提升。


这是用长期视角在观察旅游行业的发展,但三五年内会怎样呢?这就要讨论消费信心何时回归了。

3.影响消费信心因素

月份,居民新增存款2.67万亿,上半年新增11.9万亿,去年上半年新增10.3万亿。


由此可见,居民仍然热衷于存钱!很多人都认为居民之所以存钱,是因为现在经济不好。


但并非如此,人们存钱是因为对未来的预期不好。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未来每年都有稳定增加的收入,那么他就不会热衷于存钱了!


一句话归纳就是:对未来的稳定性没信心!没有信心就会减少消费和投资。影响消费信心的因素主要有四个:


1.收入是否持续增长;


2.资产是否持续增值;


3.经济是通胀还是通缩;


4.社会福利是否有保障。


社会福利方面,咱们没法跟发达国家比。美国人之所以敢大手大脚的花钱,就是因为社会福利太好了,即便是不工作也饿不死。


于是,疫情期间,美联储发多少钱,他们就花多少。由此可见,社会福利过去和未来三五年都不会增加我们的消费信心。


那么,过去我们消费信心高的原因是什么呢?


1.收入持续增长;


2.房价一直涨,产生了财富效应;


3.通胀温和,存钱不划算。


而当下的情况是,疫情叠加经济衰退打破了人们对收入持续增长的信心;房价滞涨,甚至出现下跌;CPI下滑到了0,不少人开始担心通缩。


这三个因素中,房价的下跌对信心的影响最大!实际上,咱们国人的人均收入一直以来都不高,人均可支配收入更是拿不出手。


但之所以之前敢消费,就是因为房价在不停的涨,这种财富效应让拥有房子的人觉得自己很有钱。


是的,仅仅是觉得自己很有钱,人们对未来的信心就很足。尤其是人们当时还坚信中国的房价会一直涨!即便是失业也没关系,反正房子值钱嘛!


当年日本人全球疯狂的消费,也并不是因为他们收入比其他国家高,而是因为当时东京的房价市值可以买下整个美国!全体日本人都陷入了迷之自信,有一种唯我独尊的感觉!


了解了影响消费信心的因素,咱们就能一探消费信心回归的路径了。

4.消费信心回归的路径

关于收入的增长


随着经济复苏,失业率会好转,收入也会不断增加。但这是一个慢变量!


这个慢变量还有一个特点:宏观经济已经在复苏,但人们感受仍然很差。


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现象呢?有两个原因:


第一个原因是,中国经济结构已经发生很大变化。


以前咱们出口的都是衣服玩具,现在出口的可是汽车,新能源电池,光伏,消费电子等等。今年,传统行业的从业者会感到经济寒冬,而新兴行业则感觉一片美好。

第二个原因是,弱复苏下,经济恢复的过程更慢


所谓的弱复苏是指政策不搞过度刺激,让经济自己出清,逐步复苏。从过往来看,强复苏的抓手通常都是房地产,然而今年政策定力很足,死活也不刺激房地产。


最主要的原因是害怕刺破泡沫,引起经济危机。当年日本泡沫破裂就是在居民杠杆率达到70%时,而我们现在离这个比例的距离很近了。


所以无论如何不能再去刺激房地产了。

换句话说,咱们现在用的是中药,见效速度慢。当年用的是西药,见效快但副作用大!


由于吃的是中药,身体器官恢复是依次展开的,比如,可能先是感到咽喉不痛了,然后是头不晕了,接着是不发烧了...


强刺激则是刚从ICU出来就直奔KTV。


下图是当下各行业所处的库存周期的位置。

如果不搞强刺激,各个行业会根据自己的库存情况,依次进入复苏。


由此可见,不同行业对经济的感受,差别是很大的。有些行业可能觉得还处在黑暗当中,而有些行业则过得非常滋润!


而今年旅游行业由于特殊的原因,需求集中爆发,所以反而感觉比其他行业要好过一些。


讨论到这里,咱们就明白了,社会整体收入的提升是需要时间的。它就好比中药,完全治愈消费信心可能要一两年的时间!


关于资产价格的提升


这才是当下信心恢复最大的难点。政策的态度很明确:不拉房地产!但资产还包括股票、债券、黄金等。
如果股市能有一波行情,也能制造财富效应。坏消息是,现在股市还比较羸弱!


好消息是,股市与楼市不同,现在股市基本上没有泡沫,上涨的概率远高于下跌的概率。


如果下半年股市能有所上涨,对于提升消费信心就非常有帮助。但由于参与股市的人毕竟是少数,所以财富效应比不上楼市!


总的来说,靠资产价格上升制造财富效应的效果很有限。


关于通胀


咱们现在的问题是人们都担心要通缩,所以不停的存钱。


如果国家能想办法把通胀率提升起来,消费意愿自然就会提升。但其实国家不用出手,CPI未来也会逐渐抬升的。


在中国,PPI是领先CPI的。当前PPI已经来到了底部区域,估计也就是三季度会筑底回升,CPI会在PPI回升后的一两个季度跟随回升。见下图。

因此,除非国家开闸放大水,否则通胀的回升也是一个慢变量!估计是明年初就能看到。


总之,如果政策不搞强刺激,保持弱复苏的定力,那么消费信心的恢复时间会更长一些,估计要到明年年中以后了。


有没有可能在政策不刺激的情况下,经济强复苏呢?这个可能性也是有的,那就是美国经济软着陆,中美经济在年底或者明年初发生共振。


从中美的库存情况看,美国也将进入被动去库存,而我们很可能在下半年进入主动补库存。

我们都知道,社会库存见底之后,经济就只有向上发展了。看完以上这些内容,咱们大致也能推算出旅游行业高景气的持续性了。

5.旅游景气度能否延续?

要回答这个问题,主要考虑两个方面。


第一,疫情对旅游的正面影响能持续多久?


第二,在疫情的正面影响消失之前,消费信心是否回归?


如果正面影响持续的时间够长,且在影响消失前,消费信心回归 ,那么旅游就能持续保持高景气度。


否则,就会在两者之间经历一段低谷期。接下来我们要着重观察两方面数据:


国庆中秋期间的旅游数据;(或者消费者下半年消费偏好的调查报告,看计划增加旅游频次的占比是否下降)


宏观经济数据。


对于宏观经济来说,我们可以重点观察M1和PPI。


M1是活期存款,如果M1增加,说明资金活化程度提高,人们已经将资金从定期账户转移到活期账户中,随时准备要用钱了。


这就意味着,整体宏观经济的拐点即将出现。而PPI筑底回升,则代表企业整体的库存差不多出清完毕,整体经济即将上行。


现在这两个指标都在底部徘徊,估计会在下半年逐渐回升。这两指标回升后的一两个季度内,人们会明显感受到经济复苏。

希望疫情对旅游业的正面影响更长一些,宏观经济整体复苏的速度更快一些!从而完成无缝衔接。


咱们持续追踪这些数据的变化......

转载于-酒店观察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