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济每经历一次繁荣和衰退,酒店的供需都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。
不可避免的,一部分竞争力差的酒店会被出清和淘汰,而竞争力强的酒店则会趁着经济衰退快速占领市场。
可以说,每次衰退都是一次行业大洗牌。经过最近两三年的洗牌,不同档次酒店的供给端发生了哪些变化呢?
此外,不少人应该感觉到最近酒店的生意开始下滑,那么中国酒店的供需现状是不是出现重大变化了呢?
我们接下来一一进行拆解!
酒店总供给减少19%!
《2023 年中国酒店业发展报告》提供了一组数据。截止 2022 年 12 月 31 日,中国大陆地区住宿业设施总数 43 万家(含参与隔离的酒店),同比 2019 年减少 29.3%;客房总量 1529 万间,同比 19 年-19.2%。
酒店数量 28 万家,同比 2019 年减少 17.5%, 酒店客房总量 1423 万间,同比 19 年-19.0%。
不过,实际减少比例应该会略小一些,主要是两个原因:
第一,隔离酒店恢复营业需要一定的周期;
第二,所用数据来源只有携程端,可能造成统计偏差。
但估计整体偏差的幅度不会很大。
由此可见,一场衰退叠加疫情,对酒店业的影响比较深远。
接下来,我们看看具体的结构拆解。
三星级及以上酒店,总供给变化不大,但连锁化程度加深】
2022年底,三星及以上酒店数量较 2019 年增加 6.8%,但客房数量下降 3.5%。
如果考虑部分隔离酒店尚未恢复,三星及以上酒店供给总量变化不大。
(估计截止 2022 年末国内酒店市场有 4%~5%的酒店为隔离酒店)
虽然总量变化不大,但结构发生了深远的变化!
单体酒店的淘汰率在15%-30%之间。
截止2022年末,中档、高档、豪华连锁酒店客房数比2019年增加 61%、59%、2%,而对应单体酒店客房数则减少 28%、32%、5%。
由于单体酒店的数量更庞大,所以减少的比例略小,但减少的绝对数量跟连锁酒店增加的数量相当。
在这三年间,单体酒店死亡,连锁酒店逆势扩张。正好印证那句话:危机中总蕴含着机会。
如果不是三年疫情,连锁化程度可能不会提升这么快。三星级以上酒店的连锁化率从2018年的28.1%迅速提升到了2022年的50.8%!
速度之迅速,令人叹为观止!
其中,三星级酒店连锁化率提升最快,五星级酒店连锁化率最高,而四星级酒店连锁化率较低。
不过,2021年和2022年,单体酒店的数量趋于稳定,说明留下的单体酒店具有比较强的竞争力。这可能意味着连锁化率的提升速度会暂时放缓,直到某个外力打破平衡。
经济型酒店出清率惊人
相比于中高端酒店,经济型酒店的出清率更是惊人。
连锁经济型酒店客房数从2019年的241万间减少 到2021年的222万间。减少了7.9%。
单体经济型酒店客房数更是从2019年的911万间减少到2021年的575万间。减少了36.9%。
单体酒店被遭到了噩梦般的淘汰,就连连锁经济型酒店业没躲开厄运,只不过相对好过一些。
其中的原因主要两个:
第一,过去几年扩张太快,供给过剩;
第二,消费者偏好发生改变,消费向中高端升级。
哪些酒店在逆势扩张?
豪华品牌:
相比与2019年,豪华酒店客房数在2022年底的增长幅度是2%左右。增长幅度不是很明显。
增长比较快的是首旅建国,增长了23%!即便是严峻的2021年和2022年,酒店数量也分别增长了5家和4家。
高端品牌:
增长比较快的有华住旗下的桔子水晶和美居;锦江旗下的欢朋、锦江都城;亚朵旗下的旗舰店。
具体来看,桔子水晶在2020年到2022年净新增79家,现在是164家!客房数增长了93%。美居净新增69家,2022年末达到了137家。
欢朋在2020年1季度还只有120家店,2022年末是273家店,净增长153家。锦江都城门店数则净增加了87家。亚朵门店三年增加了335家店!
由此可见,头部企业在高端酒店的布局非常积极!
中端品牌:华住旗下的全季和桔子2022年末客房数较2019年末增长91%和94%,净增门店数 863 和 271 家;
首旅旗下的如家商旅增长82%,净增门店数321家;
锦江旗下维也纳(除维也纳3好)门店净新增991家,麗枫净增468家。
经济型品牌:
汉庭的扩张算是翘楚,近五年新开店的速度领跑。2022年门店数量较2019年净增加885家。然后是格林豪泰,净增加213家。
而如家、锦江之星和7天等品牌则增长乏力。
从连锁酒店的角度来看,经济型酒店的竞争非常激烈。那么单体酒店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。
2023年的酒店供需开始失衡
今年开年以来,随着封控政策优化,出现了报复性旅游。然而,似乎好景并没有延续。酒店的供需现状到底如何呢?是供不应求转向供过于求了吗?
我们来看一组数据。
首先,中高端酒店的供给出现小幅度攀升,需求进入下行期。
见下图:
从图中能看到,春节期间的需求激增,一直持续到五一,随后就开始下行。
不过下行的幅度不大。那么中高端酒店的景气度相对还比较高。但如果未来需求继续下行,中高端酒店的营收和利润就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。
其次,中低端酒店的供给增长明显,而需求下滑很大。
从图中可以看到,中低端酒店从五一之后的需求下滑非常明显。
由此可见,经济型酒店的竞争远大于中高端酒店。
其主要原因有两点:
第一,低端酒店的开店门槛小,供给增长更快;
第二,经济整体下行,低收入人群的消费更加拮据。
综合来说,无论是中高端还是中低端酒店,营收都出现了下滑。中低端酒店甚至下滑到接近去年11月的位置,非常的不乐观。
政策开始出手托市
酒店行业的景气回落并不是个例,实际上,今年以来经济从一片亢奋中进入了下行通道。社融、社零、失业率、工业企业利润、CPI、PPI、进出口数据通通不及预期。
面对强大的下行压力,政策开始出手托市了。央行首先行动,降低了贷款利率10个基点;随后还有各部门的政策跟进,比如减税降费、促销费、扶持新兴产业等等。
通常来说,政策出手之后,经济还有比较长的修复过程。而酒店行业属于经济后周期行业,一般是在经济修复比较明显的时候才会看到复苏。
因此,恐怕还有比较长的冬天要度过!
转载于-酒店观察网